张红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瓶颈

编辑:品牌学习俱乐部 日期:2020-05-03 人气:431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

11月19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表示:中国人的文化不太擅长于走出去,几百年下来中国人比较封关自守。中国人中国企业挺着胸脯往外走应该是2000年以后。郑和下西洋,他一条船200米长,哥伦布找到美洲大陆三条船加一起才150米长,这是我们郑和下西洋七八十年以后,现在看历史的话,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远远大于英国本身,世界上说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国家远远大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整个走出去历史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第一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不太擅长于走出去。这个要求我们对我们今天走出去有很多自身需要学习,需要宽容需要考虑和需要深刻研究的东西,这方面无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在媒体,还是在整个社会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当中,应该更加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第二点就是走出去当中与金融服务方面有哪些挑战。他列出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走出去企业普遍遇到金融服务瓶颈。企业走出去以后在境外银行没有信用记录,向境外银行融资存在困难,市场变化、产能调整产生的资金流动需求,只能靠境内满足。

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着眼于企业走出去,但是支持资本运作比较少。工商银行我们外汇资金来源不足,往往造成企业综合成本偏高,在国际投标当中缺乏竞争力。像中国商业银行外汇资源来源现在主要是一些存款。走出去企业投资和工程承包需要银行提供大量外汇资金支持,境外银行资金有限,包括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外汇增长难度比较大。也造成我们更好的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很大压力。

三、金融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境外机构深设工作更面临较大的金融保护主义的压力,金融机构的来外业务发展相对滞后,海外局点布局和业务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尤其在走出去相对集中的国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和人员缺乏。特别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金融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少数国家又开始逐步增加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约束和限制。此外,部分发达国家一直以监管能力不足,市场空间有限为由,限制中资银行在当地进行机构的深设,为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深度参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设立了障碍。

四、我们的金融的服务的手段还相对比较单一,创新的能力有待加强。走出去的企业除了需要基础金融服务以外,逐渐加大了对银团带贷款,出口信贷等等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各种产品组合搭配的服务更为迫切。但是,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方面还缺乏一些清晰的市场定位,同质化比较严重,同时在一些相对复杂的服务和结构化产品方面,例如像融资,海外供应链融资,外汇风险管理,衍生产品,现金管理等方面还缺少比较相对成熟的经验。

五、作为金融机构,中国金融企业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业务风险识别能力有待于提高,企业走出去业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但是也存在相对的风险,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也要求比较高。目前金融机构在国别风险管理方面实实在在讲经验还是有限。特别是对走出去业务相对比较集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了解还不够充分,有些国家还存在着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和约束了我们金融机构的服务方面的根基。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