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牌讲故事由传统农业转型文创农业
9月9日,南安产业思“享”会第五讲暨农产品创新发展论坛在成功国际会展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这场论坛吸引了市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等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市属五大集团公司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园区、基地负责人、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参加。
恰逢第十一届农订会盛大举行,论坛邀请了3位重量级嘉宾,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怡教授、福建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翔君、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巨鹏博士,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关于农产品创新的头脑风暴。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如何创新?行业专家建议——让品牌讲故事由传统农业转型文创农业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怡:
以伴手礼提升福建美食知名度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在“福建食品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中,张怡开门见山指出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进而引出食品工业是福建省第一大产业的论断。
为何说食品工业是福建省第一大产业?数据最有说服力:2017年,福建省拥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23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793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省工业的14%,占全省消费品工业的26.7%,位居全行业首位。
福建多个食品细分领域,在全国省市中产量位居前十。其中,糖果、罐头排名第一;冷冻水产品排名第二,乳粉位列第四;精制茶排名第五位;配合饲料第七位……可以说,福建食品工业已经形成种类较为齐全、特色明显的产业。这当中涌现出包括达利、银鹭、亲亲股份、绿宝、中绿食品、福建圣农、安记食品等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那么,福建食品工业将往哪些方向发展?张怡总结为五大趋势:食品基础研究将不断加强;食品制造绿色化;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食品方便化、功能化、个性化;食品营销多元化。
在食品营销中,除了通过电商运营,食品伴手礼也是一大趋势。“福建省作为旅游大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亿人次,旅游收入可观,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旅游产品——伴手礼的消费市场。”张怡认为,伴手礼作为体现当地风俗特色的旅游产品,将游客与福建旅游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了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提高了福建美食的知名度。
福建省食品工业如何科技创新?张教授提出应以食品机械为突破口,提高生产效率,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实现产业升级。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动,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
福建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翔君:
善借互联网打开农产品销路
福建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翔君带来了“全球农产品出口大数据分析及对策”主题分享。作为Google精英俱乐部成员,林翔君熟知Google推广平台多样化营销方式,拥有3年跨境B2B行业推广经验,为超千家企业提供过专业出口营销解决方案。
“201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达211828.25万吨,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仍然超过6亿吨,连续5年超过6亿吨……”林翔君从需求方分析,农产品的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潜力。
而站在供给方角度,林翔君认为,无论是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产品行业,还是永辉超市推出“超级物种”生鲜门店,打造高端超市+高端食材餐饮体验+永辉生活App新零售模式,无不昭示着互联网+农产品的势不可挡。以生鲜农产品数据为例,2017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139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0%,预计2018年将超过1500亿元。
林翔君总结道:“借助互联网在线销售平台,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不仅可以精准获取目标消费群体需求,而且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农产品消费推荐及引导,实现农产品或涉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完美的链接。”
她同时也分析了当下农产品营销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质量参差不齐、中间环节过多、品牌意识缺乏等。而通过互联网可以形成营销数据闭环生态,通过大数据找市场、企业精准海外推广抢市场、数据统计盯市场。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巨鹏:
食物要与顾客产生精神共鸣
论坛上,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巨鹏博士围绕“农业文创产品的品牌建设与产品开发”这一主题,以鲜活的例子分析了农产品如何结合文化创意进行产品开发,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拥有多重身份的巨鹏,也是一名文化产业专家,其擅长领域包括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非遗活化、休闲农业等。尽管品牌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但巨鹏还是从“认识品牌”入手,介绍了品牌的定义、内涵,在他看来,“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及实质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黑龙江五常大米在市场上已经成为优质大米的代名词,品牌价值在全国大米类中排名第一位。五常大米为什么脱颖而出?巨鹏以五常大米为例,介绍了这一农产品品牌创建的背后故事。
“五常大米其实是当地政府有意识创建的一个区域品牌。”巨鹏用3个字概况了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散、小、乱,即地方政府、生产商、运营商主体散;缺乏合力,名气小;市场混乱。而黑龙江五常市通过整合当地大米优势,打造区域品牌,迅速打响了名气,受益的还是当地农户。
“缺乏品牌意识,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市场传播效应和认知度。”巨鹏一针见血指出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便很多人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了品牌,不知道该怎么用。他认为,地方政府应该确定好包装的农产品主体,打造地方农业品牌;涉农企业应以文化和创意丰富农产品内涵。此外,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还可结合不同媒体和市场进行传播,展示文化情怀,凸显产品价值。
“当食物与顾客精神上产生共鸣之后,价格就成为次要因素了。”巨鹏建议,大陆农产品还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之路,由传统农业转型精致农业、文创农业,用文化和创意手段去改造农业,把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以此打造创意农场和个性农产品品牌。